从省长到囚犯的蜕变之路——李嘉廷严重违法违纪案件透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09-29浏览次数:1736

  200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第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并公布了对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嘉廷问题的审查结果:李嘉廷利用职权收受贿赂,为儿子和情妇谋取非法利益,违纪数额巨大,所造成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十分恶劣,决定撤销其中央候补委员职务,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建议司法机关对其依法处理。同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将李嘉廷依法逮捕。

       2003年5月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处李嘉廷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曾因成功举办"昆明世博会"而名振一时的一省之长,一个党的高级干部,为什么一夜之间变成了阶下囚?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长期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放弃了党性修养,经不起金钱、女色的诱惑,最终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背离了党的宗旨,陷入了为子女、家庭和所谓"朋友"疯狂谋利的泥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通过解剖李嘉廷案件,追踪李嘉廷从省长到囚犯的蜕变轨迹,可以给人很好的警示。

        "我入党37年了,为什么在建党80周年前夕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是我长期以来放松了世界现的改造,逐步淡忘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摘自李嘉廷被审查后写给中央的信 近年来发生的大案要案表明,许多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都是从放松学习,忽视世界观的改造开始的,李嘉廷也不例外。

         李嘉廷,彝族,1944年出生于云南石屏一个偏僻的小山村,60年代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从哈尔滨某机械厂的技术员干起,历任哈尔滨市市长、云南省副省长,1998年1月任云南省省长。毋须讳言,李嘉廷从一个穷苦的山里孩子走上高级领导岗位,是付出了艰辛努力的。到云南后,他也确实为家乡人民办了实事,为云南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些工作。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应该讲这是李嘉廷在事业上的优势。但是,他却以此做为炫耀的工具和坐享其成的资本。他自认为学历高、文凭硬,"比起别的领导干部来强多了",觉得不需要下苦工夫学习了。有了这样的心理,李嘉廷再也静不下心学习理论和钻研问题,经常以工作忙、应酬多来逃避学习,即使偶尔学一下,也是装潢门面,从不涉及思想和自己的实际问题。长此以往,造成了他信仰动摇,思想颓废,追求享受,格调低下。

       在李嘉廷办公室里,有一长排书柜摆放着各类书籍,但他很少翻阅,绝大部分是崭新的,有的甚至连封都没有拆、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必读书。更让人瞠目的是:堂堂的一省之长的书房中,竟没有几本书籍,书架上取而代之的是玳瑁、象牙雕刻等众多贵重工艺品。 用李嘉廷自己的话说,有些重要理论和思想他也注意学了,但"学习是为了工作,学习是为了教育别人,为了改造别人的世界观,而不是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我确实是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就在他大庭广众之下强调"要处理好广交友、慎交友、交好友之间的关系。要努力争当让腐败分子感到可畏,让人民群众感到可亲,让广大党员感到可敬的干部。"之时,背地里却干着为儿子、为情妇疯狂捞钱而日进万金的勾当。 长期放松学习、放弃对自己思想的改造,还导致了李嘉廷的专横跋扈,骄狂无知。当他得知中纪委要对他的问题进行调查时,竟狂妄地说:"我是少数民族干部,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关系多,后台硬,是查不倒的。" "骄狂必然走向奢淫"。放弃了思想改造,骄傲自满的李嘉廷在生活上也逐渐走上了享乐主义的道路。 李嘉廷初到云南,电视上还能看到他身着夹克,钻山沟、访农家的形象。但李嘉廷不久就开始忘乎所以,追求享受。节假日他不再出现在办公现场和基层农村,而频繁出现在阳宗海(昆明著名的旅游景点)的游船上以及高尔夫球场和昆明消费最为昂贵的"海鲜街"上,与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物推杯换盏,应酬频频。经常目睹李嘉廷频繁出入豪华酒店的一位餐馆老板在1998年就说:这样下去,李嘉廷早晚要出事。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一些人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开始的。思想上的放纵,生活上的奢侈,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膨胀,为李嘉廷最终蜕变成为腐败分子埋下了祸根。

        "我和李嘉廷这种关系完全是相互利用,他需要我的肉体,我需要他的权力……" ——摘自李嘉廷情妇徐某某的交代材料 历数近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在众多男性贪官的背后,都如影随形地曝露出一些贪蛮、堕落的女人,正所谓"贪官难过女人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根本性的问题,对于生活态度、目的和价值以及道德取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放弃了学习,放松了自身修养,一味追求享受,李嘉廷的道德防线也逐步崩溃,从贪恋女色发展到了大肆进行权色交易。

       在李嘉廷违法违纪总金额5000多万元的问题中,有3000多万与两个女人有关。 一个女人姓邹,40多岁,香港某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南昆明人,1985年赴香港定居。1996年昆交会期间邹与主持昆交会的李嘉廷认识。因在昆明投资开发遇到困难,邹经常找李嘉廷请求帮助,一来二去,两人发生了不正当关系。有了李省长这个靠山,邹在云南做生意可说是如鱼得水,财运亨通。 在投资建设某大楼的过程中,因为缺乏资金,邹希望云南的某大集团以合作建设的名义购买其中一座楼,李嘉廷为此亲自出面,促使达成协议并让该集团以2.4亿元的高价买下了根本不值这么多钱的一座写字楼。这一笔生意,邹捞了一大把。1997年,邹的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2.2亿元,李嘉廷亲自在报告上批示,要求分管的省府领导促成此事。

       另一个女人姓徐,昆明的个体老板。1995年10月,李嘉廷到阳宗海的一艘游船上度假。而船的主人正是徐某某。徐能说会道,百般奉承,跳舞时把李嘉廷哄得很高兴。从此,李嘉廷经常以各种借口约徐见面,一起跳舞、打球。徐巴不得攀上这棵大树,于是二人你情我愿,勾搭成奸,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李嘉廷上北京开会,也叫徐某某坐飞机赶到北京与其幽会。 傍上李嘉廷这个大靠山,当然有徐的如意算盘。每次把李嘉廷哄高兴了,徐就开始伸手要这要那了。他向李嘉廷抱怨自己资金不够,让李想办法帮她解决。1996年1月,李嘉廷指示属下采取弄虚作假的方法,从省财政专项资金中挪用了300万给徐使用。为了满足徐对金钱的需求,李嘉廷可说是想尽一切办法。

         1996年春节,徐向李嘉廷提出从某烟草公司借款,李嘉廷帮她借了350万; 1996年夏,李嘉廷又应徐的要求通过广东商人李镇桂借给了徐200万; 1997年5月,徐以要建综合楼为名再次向李嘉廷要钱。李嘉廷再次求助于李镇桂,借了800万; 2000年5月,李嘉廷得知中纪委开始调查他的问题,催促徐把借烟草公司的350万还上,但徐表示"没有钱"。无奈,李嘉廷只能又让李镇桂垫付了350万。 从李镇桂那儿要了1300多万,李嘉廷也觉得不好意思,指示他的属下省烟草烟叶公司总经理胡启鹏给李镇桂"一点补偿"。胡启鹏也没有那么多钱,于是打起了国家烟叶款的主意,提出在烟叶促销中"补偿"一下李镇桂,获得了李嘉廷的同意。

        1999年到2000年,胡以烟叶促销奖励的名义,采用提高奖励标准和虚列烟叶销售数量的手段,凭空多付给李镇桂2600多万元。 李嘉廷经不起美色的诱惑,为追求腐朽糜乱的生活方式,大搞权钱交易,在违法犯罪道路上越滑越远。 "李嘉廷是个讲哥们义气的领导,如果能和他拉上关系,蒙他关照,今后在仕途上一定会大有好处,所以正是出于自己上述私欲,才花费心思,精心安排对李嘉廷下了如此的功夫" ——摘自某行贿人的谈话笔录 古代先贤早就告诫人们要"亲君子、远小人、慎重交友",交友不慎."则兴引词讼,触冒刑法,小则危其身,大则及其家。"近些年来,中央也一直提醒领导干部要"慎微"、"慎独",慎重对待日常交际和朋友来往。但李嘉廷却与此背道而驰,长期以来,他引以为自豪的是自己性格豪爽、仗义、三教九流都有朋友。可他不知道,这些人看中的不是他的够义气,而是他手中的权力。久而久之,在这些所谓"朋友"的吹捧诱惑之下,逐渐陷入了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的泥潭。 和丽伟,云南人和集团总裁,2000年因诈骗银行巨额贷款被逮捕。此人原是西双版纳银行的一个小职员,靠善于投机钻营,骗取贷款成了在昆明黑白两道都有影响的大老板。1994年,和丽伟经人介绍认识了李嘉廷的秘书郑某某,很快混成了哥们,并经郑引见结识了李嘉廷。工于心计的和丽伟摸准了李嘉廷的脾气,并不急于用钱砸倒李嘉廷,而是投其所好,见缝插针地为李嘉廷效劳:李嘉廷到北京出差就安排李的吃住,李嘉廷参加别人生日宴会就替他准备生日礼物,李嘉廷身体不好就从美国为李购买卵磷脂、胶骨囊等高档补品,李嘉廷要出国访问就为李定做高档西服和衬衣,还在衬衣袖口上绣上李嘉廷的名字。时间一长,和丽伟赢得了李嘉廷的信任,成了圈内人人皆知的李省长的"铁哥们"。他能经常陪同李嘉廷进出高档娱乐场所,能不露痕迹地为李嘉廷当选省长四处活动拉选票。 自己的"兄弟",李嘉廷当然不会亏待:1996年帮和丽伟变更了药品经营合格证,使人和集团的药品顺利进入市场,亲自出面让东北某著名医药集团与人和集团进行合作,成立了一个制药厂;帮和丽伟从银行贷出了巨额款项,等等。作为回报,和丽伟也给了李嘉廷6万元现金和大量的宝石制品和高档服装。 但李嘉廷怎么也想不到,这么"铁"的一个哥们,竟然也对他留了一手。和丽伟有时派人跟踪李嘉廷,掌握他的把柄,以便牢牢控制住李嘉廷。用和丽伟的话说:"如果哪天李嘉廷对我不仁,我就对他不义。" 与和丽伟通过秘书巴结上李嘉廷不同,昆明伟事达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王伟则是利用石屏老乡的关系靠上了李嘉廷。1994年,李嘉廷回老家石屏调研,与王伟认识。

      1995年春节,李嘉廷在老家的母亲和嫂子先后去世。王伟得到消息后,马上以私人的名义买东西前去慰问,协助处理丧事,并拍了办丧事的现场照片,回昆明向李嘉廷作了汇报。这使李嘉廷非常满意,用王伟的话说"在这种特殊的事件和特殊的气氛中,我与李嘉廷的关系明显地亲近了"。这以后,王伟费尽心机当起了李嘉廷的后院管家:李嘉廷老家人到昆明由王伟安排住自己开的饭店;把李嘉廷的侄子、侄女安排到自己的工厂、饭店工作;李嘉廷姐夫突发脑溢血,王伟代为慰问;李嘉廷侄子生病,王伟联系安排住院,垫付医药费,等等。

        为了进一步拉紧与李嘉廷的关系,1996年到1999年间,王伟先后送给李嘉廷人民币15万元、美元1万元。作为回报,当王伟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与当地政府发生纠纷时,李嘉廷一个批示,马上就解决了问题,让王伟拿回了600多万元。 李嘉廷手中的权力不仅使许多个体老板趋之若骛,云南省的一些厅局级领导也削尖脑袋往李嘉廷的圈子里钻。云南驻深圳办事处主任葛建辉就是为了乌纱帽找到了李嘉廷。 葛建辉原是云南驻北京办事处的副主任,早就想当正职,但因群众反映较大一直没能如愿。葛就把原因归结为"没有上头罩着不行",于是他千方百计想和省里领导搞关系、套近乎。

        1994年9月,李嘉廷率队到美国考察,葛马上就感觉到这是加深同李嘉廷关系的好机会。他当即给美国的弟弟打电话,要弟弟在美国去看望李嘉廷,最好能陪上几天好好接待一下,还特意嘱咐,这对他的发展大有好处。于是葛建辉的弟弟遵照吩咐,陪着李嘉廷在美国又吃又玩,在李嘉廷身上花了折合人民币数十万元,还单送了2000美元作李嘉廷的零花钱。1998年两会期间,葛建辉的弟弟恰好也在北京,葛安排二人见了面,葛建辉弟弟向李嘉廷谈了葛的提职问题,李嘉廷答应帮忙,葛建辉弟弟又当场送给李嘉廷1万美元。 李嘉廷被有求于他和利用他手中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包围着,互相利用,沆瀣一气,越陷越深…… "当了省级干部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医,自己养老应该说没问题了,但孩子不成才该怎么办?想来想去,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走上了利用职权为他们经商谋私利提供便利的错误道路,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摘自李嘉廷被审查后写给中央的信 近年来反腐败的严峻事实表明,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非法利益,千方百计拉拢腐蚀领导干部,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企图从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身上打开缺口。因此,中央三令五申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的配偶、子女,这不仅是为了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也是对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的爱护。但是,李嘉廷对此却置若罔闻,面对子女的错误言行和非份要求,不但不管教制止,反而纵容、庇护,甚至发展到千方百计利用职权为儿子谋取巨额非法利益的地步,最终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李嘉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李群,从小娇生惯养,不学无术,高中毕业后就混迹于社会,沾染了很多恶习。但李嘉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他胡作非为。一次,李群带了两个三陪女开车兜风,结果翻了车,两个三陪女当场死亡,但由于李嘉廷在哈尔滨的影响,事情不了了之。李嘉廷到云南工作后,为"照顾"留在哈尔滨的李群,应李群的要求,利用职权帮助昆明俊发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李俊办理了广州本田汽车在云南的专营权,李群从中收取李俊好处费75万元。此后李群又向李俊索要价值40万元的皇冠轿车和价值80万元的凌志轿车各一辆,还让李俊在哈尔滨为其投资100万元开办家具厂。 如果说李群是因李嘉廷的放纵而走上歧路的话,那么李勃则是因李嘉廷的宠爱而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1995年春节,港商杨荣到李嘉廷府上拜访,李嘉廷把打算让李勃大学毕业后出国学习的想法告诉了杨荣。李嘉廷知道,杨荣肯定会帮忙,因为在1993年的时候,正是李的"关照"使杨在香烟出口生意上一笔就赚了1000多万,只要杨荣还想在云南做烟草生意,就离不开他这个主管烟草的副省长。果然,杨荣一口应承下来。1995年4月,经李嘉廷同意,杨荣将李勃改名为"李博",花了50万元,为李勃办理了赴香港定居的手续。7月,李勃大学毕业到深圳工作,杨又适时地送给李勃奔驰轿车一辆,还分别在香港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为李勃开立帐户,分三次为其存入港币100万元。 对此,李嘉廷投桃报李。1996年,他利用职权,又为杨荣搞到了1万大箱卷烟的出口指标。这宗生意,使杨荣获利3000多万元。在办理这宗香烟出口生意前后,李嘉廷又多次"特意"向杨荣询问李勃的近况,请杨对他儿子多多关照。精明的杨老板马上心领神会,当即答应李嘉廷在生意做成后,分一部分钱给李勃。1997年1月到6月间,杨荣先后付给李勃港币500万元,人民币320万元。

           1997年,习惯了花花世界的李勃对钱的欲望越来越大,产生了要回云南利用他父亲的职权挣更多钱的想法。一贯疼爱小儿子的李嘉廷并没有反对,只是提了一个条件:要求李勃在云南不要抛头露面,不要直接与政府部门的人接触,让李勃找一些关系人,由李嘉廷出面帮助这些人挣钱,李勃再从中拿钱。于是,李勃找到了俊发房地产的李俊,让他去找赚钱的项目,然后由李勃找李嘉廷打招呼、批条子,让李俊赚到钱后坐地分赃。通过这个办法,1997年到1998年间,李嘉廷又为李勃挣了950万元。 "一心只为国事计,家财不为子孙谋"。李嘉廷忘了这句古训,更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感情代替原则,为子女公然践踏法律,对子女的过分溺爱、放任,最终把自己和儿子推上了不归路。 "想不到她竟是这样的贪得无厌,给什么她都要。李省长有这么一个妻子,注定要走上这条路……" ——摘自某行贿人的交代材料 自古妻贪夫祸多。一个中饱私囊、见利忘义的贪官身后,往往有一个欲壑难填的内当家,她们或从中推波助澜,对丈夫腐败行为视而不见,或同流合污,赤裸裸地帮助丈夫受贿、索贿、窝藏、转赃,或攻守同盟,开脱罪责等。在李嘉廷走上严重违法违纪道路的过程中,他的妻子王骁也充当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与李嘉廷共同索贿受贿,结果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王骁,交通银行昆明分行工会干部,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李嘉廷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一起从北京到哈尔滨某机械厂当技术员,又跟随李嘉廷从黑龙江到云南。王骁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物质欲望特别强烈。随着李嘉廷地位的上升和权力的增加,王骁的虚荣心和贪欲也一天比一天膨胀。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她常常抱怨李嘉廷"大家都在拿,为什么你不能拿"。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心安理得地,甚至是变本加厉地收敛各种钱财。

       凡是来家给李嘉廷送钱送物的,小到一件衣服,大到上万美元,她都一一代为笑纳,从不拒绝。而别人直接送给李嘉廷的东西,她也是如数接管,成了李嘉廷收礼受贿的总管和代理人。久而久之,李嘉廷家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仓库,家里五个房间到处堆满了收受的物品。案发后,经工作人员三天三夜的清点,列出了一张让人咋舌的清单: 手表50多块、高档服装989件套、领带200多条、旅行箱81个、高档进口皮鞋200多双、字画111幅、宋、明、清代瓷器5件、纯金、银币466件、玉石制品48件、红蓝宝石戒指8件、象牙、梅花鹿、鳄鱼等动物标本11件、贵重工艺品438件、数码摄像机、掌上电脑、手机等183件、燕窝、人参、冬虫草等26公斤、虎骨、鹿茸、羚羊角等110块、香烟1000条、酒250瓶。 就这样,李嘉廷和王骁两人夫唱妇随,"一个做搂钱的耙子,一个做收钱的袋子",在云南短短几年时间里,敛聚了大量的不义之财。从1996年到1999年,王骁先后将李嘉廷和她收受的270万人民币、15万美元、25万港币交给李勃存入香港帐户。

       2001年3月,中纪委调查组对李嘉廷的问题开始调查后,她又将26万美元、86万人民币和121万港币转移到香港,为了牢牢控制这些不义之财,王骁还专程赴港,亲自督促李勃开设了一个王骁和李勃两个人的联名帐户。没有王骁的签字,李勃也别想取出钱来。 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李嘉廷及其家属子女苦心经营的安乐窝,在庄严的法律面前,倾刻倒塌。李嘉廷与儿子被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2001年9月,看到大势已去的王骁吊死在了自家浴室的水管上。李嘉廷违法犯罪,最终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回顾全案,一个身居要职、肩负重任的一省之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蜕变为疯狂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严重违法违纪者,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幡然悔悟的李嘉廷在给中央的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通过这次严重错误的教训,我深刻感到权力是把双刃剑,利用权力为大多数人服务,为公谋利就是功,相反,利用权力为少数人服务,为私谋利就是过,就是罪……" 虽言之切切,却悔之晚矣。但愿这迟来的忏悔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并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再次敲响警钟。

版权所有:湖北经济学院纪委办公室、监察处

学院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8号

联系方式:E-mail:jwbgs@hbue.edu.cn ,jcc@hbue.edu.cn